血管瘤怎么治疗
时间:2023-03-24 09:41:44
部分良性血管瘤患者可自行消退,但其自然病程消退时间相对不确定,且常会残留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或疤痕;现有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交界性或恶性血管瘤常因皮肤颜色改变或疼痛需要行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恶性血管瘤在手术后需视情况进行放疗及化疗
一般治疗:
血管瘤患者若出现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凝血功能改变,需注意控制感染,预防发生Kasabach -Merritt现象。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前,可考虑输入血小板及其他血制品。但有的学者认为,血小板输入可能导致疼痛进行性加重和肿瘤增生变大,故医生会严格把控血小板输注的指征。一般而言,输注血小板只适用于手术前或有急性出血时,不作为常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良性血管瘤和交界性血管瘤都有应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局部外用药适用于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及其他良性血管瘤,常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软膏、噻吗洛尔乳膏等)。
用法及疗程:外涂于瘤体表面,每天2~4次,持续用药3~6个月或至瘤体颜色完全消退。通常用药在第2~3个月时疗效最为明显。
局部注射用药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适用于早期、局限性、深在或明显增厚凸起的血管瘤,治疗终点为病灶体积缩小,甚至接近平坦。偶有报道,患者可能因糖皮质激素的逆流,导致动脉栓塞缺血而引起并发症。博来霉素、平阳霉素及其他抗肿瘤药物
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时,可以采用博来霉素、平阳霉素及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由于这些可能会导致过敏,最好在医生监控及建立静脉通路下应用。此外,过度治疗可能会诱发肺间质病变及注射部位萎缩。
全身治疗
口服用药或静脉用药。普萘洛尔
目前,推荐剂量为1.5~2 mg/kg·d,分2次服用。治疗应在有经验医师指导下进行。瘤体基本消退后(临床及超声检查结果评定),可考虑在1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普萘洛尔对Kasabach -Merritt现象疗效不佳,不建议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
口服泼尼松3~5 mg/kg(总量不超过50 mg),治疗应在由有经验医师指导下进行,用药期间可能对患儿有身高、体重和血压等的暂时性影响,应密切监测。服药期间应停止疫苗接种,直至停药后6周以上。西罗莫司
西罗莫司是一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主要应用于交界性血管瘤的治疗。但长期应用西罗莫司可能会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并发重症感染。干扰素α
干扰素α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主要应用于交界性血管瘤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婴幼儿血管瘤,为Kasabach -Merritt现象的一线治疗药物。干扰素α可能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双侧瘫痪,不适用于8个月以下的婴儿。
手术治疗
原则上,对于局限的、能直接切除缝合的小病灶完全可以及时尽早地进行外科切除,即使是较小的婴幼儿也行可手术治疗。由于血管瘤常发生于头颈部、躯干、四肢的皮肤及皮下,容易影响人的外观,手术适应证为药物治疗治疗失败、有可能影响人容貌外观的血管瘤及有出血和溃疡等高危因素的血管瘤患者。对于良性或交界性血管瘤而言,手术治疗不仅能达到根治效果,对于患者后期外观影响也非常小;
对于恶性血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术者在术前应当谨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及周围卫星灶,并且应当根据血管瘤的部位及大小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可能;
血管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和感染,患者在手术后应当注意及时换药和查看伤口状况,避免抓挠手术伤口,术后应当进食优质蛋白饮食,以利于伤口恢复;
交界性或恶性血管瘤患者在手术之后还可能会并发Kasabach -Merritt现象,此时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根据情况输注血小板、红细胞或凝血因子。